原標題:攜號轉網試點七年為何難推廣
手機現在很普及了,依賴程度也非常高,生活已與手機息息相關,不僅是打電話,視頻購物娛樂查詢搜索等等很多作用,以至于那么多人成為手機控!現在手機業務關心最多的是上網和流量套餐等,這些資費關系到用戶的話費量!目前用的最多的三大運營商使出渾身解數,各種套餐,各種優惠,留住用戶,挖競爭對手的用戶。
2017年8月,工信部在一份“十三五規劃綱要”文件中,明確指出要在2020年全國范圍內推行攜號轉網服務。
攜號轉網就是號碼不變可轉換運營商,比如持有移動號碼的手機用戶,轉入中國電信網或中國聯通網,享受中國電信或中國聯通提供的電信運營服務。當然需要很多先決條件,比如沒有欠費或合約計劃積分兌換未到期等各種情況。這個消息對于用戶來說是大好消息,比如江都第一房產網的合作用戶有的號碼用的時間久了,而且現在都是實名制,很多APP、銀行卡等都綁定了號碼,有常用的和不常用的,那么多關聯的沒法換。有了攜號轉網那就自由多了!
號碼攜帶既有利于消費者,也有利于優化市場結構,通過市場的管制措施,實現有效競爭,提高消費者福利。對消費者來說,號碼攜帶可以減少用戶的轉網成本。對國家來說,號碼攜帶能節約號碼資源。號碼攜帶可以打破現有電信運營商的優勢地位,從而促進市場競爭,優化市場結構。實施號碼攜帶后,號碼資源通常由第三方集中管理,也節約了社會資源。
攜號轉網政策的出臺往往是一個艱難的過程,2010年年底開始到現在就已在天津、海南、江西、湖北、云南等地啟動攜號轉網試點,但遲遲沒有普及推廣開來。這個“看起來很美”業務在身邊卻感受不到。到2020年揚州江都真的全面實行了對老百姓又有多少阻礙等著去跨越呢?
推進攜號轉網可促進運營商資費競爭
“不管是電話、短信,還是一些互聯網應用,都是以手機號碼為中心。”通信行業獨立分析師付亮舉例指出,因為有眾多綁定,重開號碼的話一些資源的轉移很難做到,而如果能夠攜號轉網,則用戶可以不變號碼就能選擇更優惠的套餐,同時還可獲得各移動平臺持續的服務。此外還有用戶有可能面臨更換工作生活地點的問題,而不同地區的網絡信號品質和服務特色等都有可能不同,如果能攜號不變,對用戶來說也意味著更新的便利性和服務的持續性。因此付亮認為,如果用戶要“動”起來,還是需要放開,攜號轉網的市場需求是存在的。
另一方面,付亮指出,伴隨攜號轉網的推進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運營商間的資費競爭,促進他們推出更加優惠的資費套餐,受益的將是消費者。
攜號轉網對運營商將有怎樣的影響?最近,國內的運營商移動跟聯通聯通發布了用戶數據,其中,移動總數達8.872億戶,其中4G用戶總數達到6.49507億戶;中國聯通2017年全年用戶累計達2.84163億戶,1.74876億戶;而電信方面則是累計達2.4996億戶,4G累計用戶數達1.8204億戶。也就是說,其實中國移動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,遙遙領先于其他兩個運營商。根據媒體透露的此前試點初步統計,在截至2016年的近48萬攜號轉網用戶數中,中國移動凈流出8.8萬;中國聯通凈流出1.4萬,中國電信凈轉入10.2萬。結合上述數據,有分析認為伴隨攜號轉網的陸續放開,移動有可能成為三大運營商中“受傷”的一個。對此付亮表示,攜號轉網會促進運營商的競爭,但在這一競爭中究竟哪方將更占據優勢目前下結論還為時過早。
由于多年發展的歷史原因,各家運營商各有所長也各有痛點。在種種"阻撓"之下,用戶的轉網意愿自然降低了。況且,對于不少用戶來說,攜號轉網的主要原因是某運營商的套餐價格、服務水平、網絡質量不如另外的運營商。但目前三大運營商均設置了不同的套餐選擇,價格上差別越來越小,網絡質量和服務水平并沒有顯著的差異。再加上"攜號轉網"的成功率并不高,也有很多人轉網之后遇到了太多的麻煩卻無法重新返回原來的網絡。"攜號轉網"的口號就這樣喊了多年,但實際上仍停留在"原地"。要等運營商兌現承諾恐怕還需一段時日。畢竟連迫在眉睫的"流量不清零"都能一拖再拖,"攜號轉網"目前應該并不在運營商的議程上。 |